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吴彦承:全力打造湘西绿色生态第一形象_半岛官方下载地址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5-30 00:14:02   浏览:

本文摘要:吴彦承:全力打造湘西绿色生态第一形象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东南端, 是湖南省重要的绿色屏障和重点林区,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江河源”、“生态源”,属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区位十分重要。

吴彦承:全力打造湘西绿色生态第一形象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东南端, 是湖南省重要的绿色屏障和重点林区,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江河源”、“生态源”,属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区位十分重要。全州现有自然保护区48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国家4A级景区3个,生态文化品牌总量在全国同类地区位居前列。

全州现有森林面积115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97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86%。分布着2206种维管束植物和201种野生脊椎动物,植物种数占全省的51%,动物种类占全省的78%,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

森林总碳汇量5615万吨,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650亿元以上。绿色生态是大自然赋予湘西的宝贵财富,加强湘西州生态建设步伐、构筑绿色家园意义重大而深远。  

  基础夯实,重点工程全面突破

  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湘西州绿色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成绩突出。

一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2000年永顺县实施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2001年湘西州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十年来,按照“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要求,全州完成退耕还林工程409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9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91万亩,封山育林21万亩,覆盖158个乡镇1965个行政村,39.8万农户162万人。

国家累计补助43亿元,退耕农户累计获得钱粮补助户平10248元,人均2518元。2008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第二轮补助政策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涉及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建设、后续产业建设和补植补造等,目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投资已达7.77亿元以上。二是大力实施“八百里绿色行动”造林工程。2008年12月,州委、州政府全面启动“八百里绿色行动”造林工程,以张家界经古丈、吉首至铜仁·凤凰机场和泸溪经吉首、花垣至龙山里耶两条旅游黄金线为重点,以点带面,在全州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沿线大力实施植树造林,配套推进林旅结合、农旅结合、工旅结合、沿线特色民居改造结合,建设一线,辐射二线,带动三线,全州上下按照“党委领导,全州行动;全线推进,分片成林;一年到位,三年见效”的要求,坚持大苗带冠栽植,力求达到“立栽成林、立栽成景”的效果。

3年多来累计投入2.83亿元,造林13.9万亩,绿化公路900多公里,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170万株,工程涉及全州8县市100余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建起千里绿色长廊。三是大力实施农村新能源工程。全州共修建沼气池17.5万户,改造及兴建节煤灶18.9万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8069台,完成39处小型沼气工程及7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开发建设小水电代燃料项目49个,新增小水电装机10.4万千瓦,国家投入农村能源资金达3.73亿元(其中国债类资金投入16836万元;生态县建设资金投入540万元;财扶项目投入11999万元;巩固退耕还林资金投入10456万元),解决了湘西州30%农户的生活用能及部分生产用能问题,农村电网改造达65%,基本实现农村传统能源替代。四是大力实施小流域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小流域治理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水土流失地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长远生存与发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湘西州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重点对小流域的水土林草进行综合治理,从2009年开始全州先后投入1.8亿元综合治理小流域151平方公里;先后投入1.2亿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比例由1997年的33.4%下降到目前的26.5%。五是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全州现有石漠化面积371.25万亩,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175.2万亩,中度石漠化面积151.65万亩,重度石漠化面积40.5万亩,极重度石漠化面积4.33万亩。2008年开始湘西州永顺县、龙山县、凤凰县相继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2876万元,造林规模8.1万亩;2012湘西州花垣县、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纳入第三批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上,3年内植被恢复人工造林4.04万亩,封山育林24.45万亩。  

  措施保障,生态保护全面推进

  绿色生态是湘西最大优势、最大资源。

湘西州坚持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命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一是大力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事关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2008年全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涉及8个县市、164个乡镇、2032个行政村(居委会)、50.44万农户。全州确权集体林地233万宗,面积1644.2万亩,发证66.7万本、51.2万户,确权面积、发证面积和纠纷调处率均达到100%,达到国家和省验收标准,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二是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促进林农增收致富提供了政策支持。湘西州现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694.96万亩,公益林总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0.80%,占国土面积的29.91%。2001年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59万亩生态公益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2004年湘西州69万亩生态公益林纳入了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

目前,全州已补偿生态公益林面积612万亩,年补偿资金达5874万元。其中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508万亩,涉及全州134个乡镇1184个村,惠及21.77万农户;省级公益林补偿面积104万亩,涉及95个乡镇,611个村,惠及6.25万农户。三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大力宣传贯彻《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法制观念。充分对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编制了《湘西州“十二五”期间森林资源采伐限额规划》、《2010-2020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十二五”期间木竹经营加工总体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利用林业生态资源。

加大封山育林、自然保护区和天然林保护,全州建立了164个乡镇林业站、26个木材检查站、乡镇村组林业管护组织2800个、护林员6859人,为1320名林业职工解决了全额事业编制和经费。加强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完善木材生产限额采伐制度,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积极开展“保护森林资源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是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加快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石漠化治理、矿区生态综合治理。实施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八百里绿色行动”和“百个乡镇街道绿化”。

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农业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等新能源。加大避险移民搬迁户、渔民解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地质灾害搬迁户、农村危房改造户搬迁安置。加大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和尾砂库等灾害防治。加大争取国家绿色能源试点、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国家碳汇试点。

锰锌冶炼企业污染治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非法钒厂全部关闭,尾矿库全面整治到位,8县市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推进区域河流环境综合整治和城镇及农村环境整治,全面开展乱采滥挖的“天坑”和河道采砂整顿。  

  把握机遇,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虽然我州绿色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森林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土质下降、生物多样化受破坏、旱涝灾害频繁等现象仍然存在。

加快修复绿色生态,建设绿水青山美好家园,让绿色生态成为湘西第一形象仍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责任。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自然统一、统筹、协调、和谐的发展道路,是解放思想,开放心灵的过程。

第一,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今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实现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同等的地位。《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则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出发,将国土空间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武陵山区属国家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要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恢复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作出了“绿色湖南”的战略决策。州委、州政府按照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高度重视绿色生态建设。2010年12月10日,在州委九届七次全会上,何泽中书记强调“要让绿色生态成为湘西第一形象”;2011年9月26日,在州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把湘西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生态产业发达、生态屏障坚实、自然人文相融合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编制出台了《湘西自治州生态州建设规划》、《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的意见》、《加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的意见》、《关于加强锰锌污染治理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把生态作为战略资源和战略资本保护好、培育好、开发利用好,对湘西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了全面部署。第二,绿色发展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的有益探索。

生态是资本,绿色是财富。绿色发展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人与自然、人和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和谐发展形式,使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实现最优化和良性运行,是新型发展之路、跨越发展之路和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211.70万,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山地占88.42%,近年来,立足本地生态这个最大优势、山区这个最大市情,举生态旗、打生态牌,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生态文明硕果累累,“十一五”末活立木蓄积量达5899.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突破80%,保存古树名木4万多株,森林、湿地生态效益2229亿元,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山区绿色转型创新的先进模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好好学习。在这场绿色发展的竞争中,我州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把握战略机遇,不断总结湘西绿色发展实践,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努力成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径的创新者、实践者和引领者,将是对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的重要贡献之一。第三,绿色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的一项伟大事业。

一是要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是政绩,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更是长远政绩”的观念。要加强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水体自净生态功能区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改善人居环境,修复自然生态,确保“十二五”末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0%,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5%。抓好吉凤高速生态景观建设,打造吉凤高速风景线。

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和高效利用,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大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实施力度,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和监测网络。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我州拥有53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个,荣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和“最佳旅游去处”。2011年全州接待游客14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7亿元。

充分把握高速时代来临契机,全力打造“神秘湘西”旅游品牌,舞活凤凰龙头,建设吉首旅游中心,打造芙蓉镇、乾州古城、里耶古城三个核心景点圈,全力做好老司城和凤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凤凰创5A景区,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建成百亿旅游产业,确保“十二五”末全州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亿元,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带动湘西人民率先发展、率先脱贫的重要产业。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培育壮大以烟叶、茶叶、畜牧、椪柑、百合、生姜、药材、蔬菜等为主的一批颇有影响的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建设之路,探索在少数民族山区建设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群的有效机制,为农民解决温饱、稳定脱贫、逐步致富发挥巨大作用。

四是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认真落实国家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依靠优势资源,打造锰、锌、钒资源等精深加工产业,坚持以生态环保和科技创新作为工业取向,实现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本文关键词:半岛官方下载入口,半岛官方下载地址,半岛官网App下载

本文来源:半岛官方下载入口-www.456ccb.com

搜索